新华社九十华诞之际,新华出版社隆重推出《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捧读再三,不仅因为其中收录了跟随何平社长等同仁创作的《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使我陷入沉思的是,在新技术迭代发展重塑新闻业态的技术赋能视域下,传媒资讯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精髓在哪里?
展读90篇精品,时代的风雨扑面而来——《工农群众踊跃参加红军》,把我们从时间隧道带到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战争岁月;《狂欢之夜——延安市人民庆祝日寇投降举行火炬游行速写》,则把中国人民14年的屈辱和血泪、奋斗与欢歌凝聚在短短的几百字之间;《开国大典》记录的庄严盛典,宣告着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翻开了崭新的历史新篇……
我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旅行者,从烽火连天的硝烟中走进万象更新的新中国,经过十年动乱,聆听着《中共北京市委宣布一九七六年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大快人心的宣告,又从《历史的审判》中重温了不堪回首的十年以及正义从未缺席的欣慰……
改革开放后的一道道靓丽风景在我的面前闪现:《实践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沂蒙山书简》、《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实业大增产》、《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一号文件要管“二号文件”》、《1991年岁末的莫斯科》、《改革风云人物沉浮启示录》、《农业税条例被废止——2600年“皇粮国税”自2006年第一天起退出历史》、《美国强权大棒四处碰壁》、《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些精品如同一朵朵迎风怒放的红梅,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风雨中盛开,在时代的阳光下散发着魅力无穷的芳香。
作为40余年这一波澜壮阔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我在90年的历史长廊中流连忘返,久久地细读一篇篇佳作,如同品尝一枚枚橄榄,清新中兼有苦涩、甘甜里夹杂芬芳。我看到大时代的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一桩桩铭记历史的事件,为读者送来一道道丰盛的精神盛宴。
“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展读九十篇佳作,眼前如同展现一条中华民族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浩浩长河,不仅看到中共百年顽强奋斗的滚滚波涛,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耀眼风采。
在这些精品中,魅力,源于大时代的馈赠;不朽,来自新华人的初心和使命;赓续,贵在九十年薪火相传的内容创新,是敬业、职业、专业“三业精神”之魂,铸造了中国新闻专业精神的丰碑。
——无论形势怎样变化,技术如何发达,内容创新始终是传媒资讯业的永恒主题。时代的车轮把我们载到21世纪第二个10年,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不断刷新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认知,其中互联网技术迭代发展带来的新媒体业态,从门户网站到微门户,从博客到微博再到视频短视频,技术这个魔术师使传播学从口头到金文甲骨再到印刷术,然后是激光照排,推动着信息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人们透过鲜亮的技术橱窗看到的,仍然是光照汗青的不朽文字,是启迪思考的历史记录。
摆在案头的90篇精品,便是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史的真实记录——有鸿篇巨制,如《历史的审判》、《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向着更加壮阔的航程——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等,人们从这些至今读起来仍然滚烫的文字中,聆听到时代铿锵的足音;有精彩短篇,如《工农群众踊跃加入红军》、《开国大典》、《西藏木犁即将绝迹》、《中共北京市委宣布一九七六年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别了,“不列巅尼亚”》等,谁能否认这些几百字、千把字的短文,爆发出声震环宇的威力,这些彪炳史册的事件改写了历史,推动着时代巨轮滚滚向前。“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我们从这一滴滴清澈明亮的水滴中,看到了沧桑巨变人间奇迹。
——无论形势怎样变化,技术如何发达,与时俱进的品质精神始终是新华人永恒的追求。这本精品选是几代新华人记录的中华民族90年历史。从一部半电台创办通讯社,到手刻油印《红色中华》报;从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到迈向世界性现代化通讯社,一代代新华人随着时代变迁技术进步,用纸笔为刀枪,投身没有硝烟的战场,以键盘为战马,驰骋在新媒体广阔的疆域,与时俱进的新华人始终坚持内容创新,在媒体融合中始终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坚持内容为王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通过扩大“流量”实现传播价值,让不断创新的内容插上技术的翅膀,翱翔在国际新闻界的蓝天。
精选到这本书中的有消息,有通讯,有特写,还有访问记,调查报告和人物通讯。新华社记者的笔触从微观到宏观,在十八般武艺中,形式日益多样,写作技巧日益成熟,思想格局立意日益高远,洞察时代变迁,纵论世界风云,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对时代作出深邃的观察与思考。如《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杨八郎屯的钟声敲响了什么?》、《忧患中警醒 灾难中奋起——抗震救灾给我们的启示》、《“三高”重压拷问中国粮食安全》等,或者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震荡期留给人们的深沉思索,或者记录了历史罕见重大灾难中民族发展的历史足迹,或者对“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发出呐喊。书中收入的人物通讯,从《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到《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无不是在铸历史丰碑,为时代塑像,这些英雄群像永远屹立在中华民族向着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奋进的征途。
——无论形势怎样变化,技术如何发达,新闻专业精神始终是媒体人尊奉的精神圭臬。90年风雨90年辉煌,如果沿着时间的河床回溯,会发现在这90篇精品报道中,一以贯之的是新闻专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华社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传播者、时代风云记录者、社会进步推动者、公平正义守望者。我在论文《新闻专业精神:全媒体时代的困惑、突围及前景》一文中,系统阐述了锤炼新时代新闻专业精神的必要性,新闻专业精神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以及全社会营造弘扬新闻专业精神的良好环境,提出要把新时代新闻专业精神纳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新闻专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敬业、职业、专业,在90篇精品选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新华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始终是脚力、脑力、眼力、笔力的模范践行者。《“一厘钱”精神》是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新闻工作就视为典范的新闻佳作,近一个甲子过去了,尽管今天物质极大丰富,这篇通讯仍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一号文件要管“二号文件”》更是反映群众意愿,回应民众呼声的杰作,没有对社会动向的准确把握,没有理论政策深厚的功底,没有对人民深沉的爱,是无法发出这样的时代强音。将“四力”要求综合运用,在内容创新上成为新闻界标杆的《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把一个一般只能发一条简讯的素材,写成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的优秀作品,从内容的提炼到写作形式的创新,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佳作,至今值得那些空话连篇文风的作者作为职业的座右铭。
时间是无形的魔术师,可以改变身边的一切;岁月正以其神奇的力量,冲淡漂白浩如烟海的历史记忆。但是,精品定会赓续,经典必将永恒。“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人类文明社会的夜空在新科技照耀下,呈现出无比绚烂的景色,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颠覆着传统传播学的理念、流程、营收模式,媒体深度融合正在重新塑造传媒格局。作为国家舆论宣传工作重镇的新华社,正在努力为“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而努力奋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虽说90年精品选仅收录了90篇佳作,但这些作品却浓缩了中华民族苦难与辉煌的感人篇章,我在咀嚼历史,回味今朝时深切地感悟到,新闻与文学作品一样,生命力在于深刻的认知和启迪价值,只有在技术赋能视域下坚持内容创新,才能以主流思想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才能无愧伟大的时代,无愧新华社九秩春秋的辉煌。
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昭示,更是新华人任重道远的神圣使命。(徐江善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新华社领衔记者、黑龙江大学东北亚文化传媒研究院院长)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编写组 编
新华出版社 2021年11月
ISBN:978-7-5166-6065-2
定价:90.00元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