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纸质阅读潜力巨大,行业尚需奋力前行

2019-05-05 11:32 来源 : 出版商务周报     

分享至

在近日发布的第16次国民阅读报告中,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连续多年未能突破5本。第二,2018年我国超过半数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较2017年增加了0.2本;他们的网上活动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可见,尽管全民阅读工作已经开展了十余年,但要想全面激活阅读市场,并不容易。

纸质书增长乏力,但仍是全民阅读主流

8亿多网民、4家公司位列世界网络公司TOP10,中国无疑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与此同时,网络阅读也前所未有地得到重视与关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到254.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9.6%,仍处于较快增长期。大众阅读用户规模、专业阅读用户规模分别达到4.3亿和1417.9万。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彩纷呈,人们对数字阅读的未来更加期待。有专家预测,智能手机、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都将成为阅读的载体。

数字阅读虽是全民阅读的“生力军”,但并不是唯一的阅读选择。尽管不少人以为,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并无差别,甚至认为网络阅读可以彻底取代传统的书报刊阅读。但一个人要想获取深度知识,还是要依靠纸质阅读。因为数字阅读只是一种快捷的资讯传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没有经过严格的校勘和订正,错讹现象比比皆是。同时,长时间地进行在线阅读也对健康不宜。

当代大学生、中学生的读书生活正受到网络的猛烈冲击。以西安为例,调查显示,西安高校学生的读书时间正在持续减少:他们每天的上网时间为1-2小时,去图书馆看书、借书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们宁愿去电子阅览室看一些过目即忘的东西,也不肯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而中学生们迫于中高考的压力,缺少充足的阅读时间,倡导课外阅读也成了一句空话。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0.4%,低于2017年的84.8%。可见,在青少年阅读中,依然存在巨大的短板和误区。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读书人群大批减少,出版业也受到直接冲击,出版社、书店、印刷厂、造纸厂举步维艰。因此,面对数字阅读的日益崛起,以及读者不断产生的新需求,比如听书、演书等,出版人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实现融合发展。但无论阅读环境如何变化,提供优质的内容依然是出版业永恒的追求。

数字阅读增长迅速,但无法取代纸质阅读

在新信息、新技术、新知识、新思想层出不穷的当下,如果不能勤读书,及时对大脑进行知识“充电”,可能会被时代迅速淘汰。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论述可谓是汗牛充栋。记得上世纪80年代,人们为拥有图书馆的借书证而费尽周折,如今借书证早已风光不在。即使学校图书馆邀请学生去借阅,学生们也不肯轻易光顾。

不同于读报、看杂志、听广播、上网浏览、看电视等,纸质书传达出的文化、思想、知识内涵要远远大于其他媒介,便于人们在阅读中反复咀嚼、吸收。读书时,人们的思维活动是主动的、全方位的;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时,则是被动的、有限的。不少人乐于整晚在电视和手机游戏中消磨时光,对读书不屑一顾。还有人只看内容提要和一些速读网站列出的关键词,以为这样就能快速掌握图书内容,无异于自欺欺人。真正能够潜心读书的人不多,也是这个时代的一大遗憾。其实,只要每天挤出一点时间阅读,日积月累必定成果显著。

阅读本来不应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由于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吸引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眼球;社会选择和休闲文化的多样,使人们难以静下心来潜心读书;社会生活的普遍浮躁,新“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再次搅乱了年轻人的心灵;以能上大学为最好出路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读者在最好的阅读时期,不停地在题海中遨游。庆幸的是,如今阅读问题得到了国家的关注,促进全民阅读已经连续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开展的阅读节、阅读日活动此起彼伏,各类智慧型、开放性、兼容性书店也陆续开办,阅读再也不是被人遗弃的活动。

责任编辑:黄采萧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