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今年40岁,老家是山东潍坊,如今在青岛做纺织生意。除了“生意人”这个标签,他还是一位古钱币收藏达人。从商周时期的贝币、刀币,到唐代以后沿用的通宝,再到德国占领青岛时期发行的钱币,跨越两千多年的中国古钱币,李海林都有收藏。2004年到现在,他收藏了超过1万枚古钱币,其中有1788枚不重样的钱币。如今,他又在青岛办起古钱博物馆,向公众传播古钱币文化。(图片来源:CFP)
“如果说有这么一个物件,历朝历代都有,而且与百姓生活、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那这个物件当之无愧就是货币了,所以,研究钱币就是研读历史。”在李海林看来,每次拿起古钱币细细端详的时候,他就仿佛驾上时间的马车,穿行在历史的长河,徜徉其中的感觉,让他如痴如醉。(图片来源:CFP)
“中国古钱币的材质有贝、金、银、铜、铁很多种,外形也各不相同,有布、铲、刀、圆孔、方孔、长方形、异形的,你看这就是刀形的钱币……”见到李海林时,他正在给几位朋友讲述钱币历史,介绍起自己收藏的古钱币,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图片来源:CFP)
可能大家会好奇,这么一位古钱币达人,一定是学历史出身的吧?答案还真不是。李海林大学念的是法律,毕业后在企业做过文案,后来做起了纺织生意。为什么会对古钱币情有独钟呢?说起这个,李海林打开了话匣子——“都是因为一个古钱箱”。
原来,在李海林很小的时候,他的姥爷家有一个200多年历史的木质钱箱,里边装了大大小小很多铜钱。由于失去了流通价值,大人就把铜钱拿出来给孩子们把玩,“那时候我们经常用铜钱做鸡毛毽子”。随着年龄增长,李海林慢慢发现铜钱上印的文字都不太一样,而且很多文字看上去很漂亮,铜钱对他来说已不再是玩具,反而变成了学习的工具,他经常照着铜钱上的文字写写画画。
发现外孙对铜钱感兴趣后,姥爷将钱箱送给了李海林,从那时起,他就有了收藏印有不同文字铜钱的念头,“小时候就想,如果我能把这个钱箱填满该多好。”
在李海林看来,古钱币不仅具有收藏价值,在历史知识、书法艺术、材料学、民俗风情、艺术设计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比如,古钱币能展示我国古代书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大篆、小篆到隶书、行书、楷书等,看看这些钱币,你就能感受到字体的演变。”也正是因为了解古钱币的种种价值,李海林有了传播古钱币文化的打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时候拿出来,让大家看看了。”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