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富 >  正文

20天50亿 资本急了还是“宠儿”慌了?

2018-07-25 16:26 来源 : 投中网     

分享至

在这个被称为“AI落地元年”的2018年,聪明的VC与功利的投机者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我特别讨厌有些人天天把人工智能挂在嘴上,其中很多是完全不懂技术的投机商人。”一位来自百度的AI工程师告诉投中网记者。

大热的“AI泡沫论”在他看来,更是滑稽到有些荒谬。人工智能本质是机器学习,是多种数学方法的集合体。“一种方法工具怎么会有泡沫?况且这种技术现在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但资本市场,却远远不像这位技术男想得这么单纯。

资本的焦虑

7月19日,主打语音识别的AI独角兽云知声宣布完成6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至此,云知声C轮系列融资总金额已达13亿元人民币,创下语音技术领域单轮融资最高记录。

无限风光下,云知声创始人兼CEO黄伟却早在一个月前就表达过他的“苦恼”。在投中网记者的专访中,他提到,近期自己做的最痛苦的事情便是“拒绝,拒绝,拒绝”。

“资本很聪明,但资本很功利。聪明在于,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精准地判断企业对于他们的价值。功利在于,他们确实更多情况下,只看当前。”黄伟笑着说。

这句玩笑话,点破了资本的焦虑。

CVSource数据显示,7月1日起的20天内,已有45起AI领域内的融资事件发生,项目融资总额高达50亿人民币。

大家迎着风口争相入局的背后,投中网记者注意到,45起融资中,依图科技、云知声等知名项目的融资金额占比近80%。资本“广撒网”疯狂入局之时,小项目拿钱——抑或是说拿到足够活下去的钱,正在变得越来越难。

显然,在这个被称为“AI落地元年”的2018年,聪明的VC与功利的投机者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大批风险投资家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规避风险。在他们看来,AI落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商业落地,另一种是产品落地。因此,谨慎的投资者们将考核标准无限缩窄,一直到仅剩“营收数据”和“产品”。

严苛的标准致使“好项目真的太少了”的抱怨在投资圈内此起彼伏。当然,遇到好项目,沈南鹏也会说,“我们投得也很不容易,我们还想再多投点。”

红杉资本中国投出的独角兽大疆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4月初,大疆无人机以“竞价”方式启动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首轮竞价后,申请竞价的机构近100家,认购金额超出了30倍。无奈之下,大疆又开启了第二轮竞价。

如此骇人听闻的融资事件背后,是大疆成熟的消费级无人机产品,及2017全年43亿元的净利润。这样的筹码,足以使得上百家机构心甘情愿背负“既得利益者”及“冤大头”的骂名。这样的资本,很现实,也很残酷。

“现在遇到一个好项目,价格都很高,因为(资金)供给方多了。我们做创投上市了也很难赚钱的。”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说道。

大疆CEO汪滔是个“愤青”,大概知道自己性格的弊端,他很少公开发言。但是,两年前,在罕有的媒体采访中,他还是忍不住要说点什么:“这个世界太笨了,不靠谱的人和事太多了,这个社会原来是这么愚蠢,包括很多很出名的人,或者大家以前当成神、现在也当成神的人,其实level也不高嘛。我也经常在怀疑自己,你这玩意儿是不是有点脑子发昏了?我时时刻刻都在质问自己脑子有没有发昏,但还是发现,这个世界很笨。”

现在来看,这更像是一种预言性的先知。

“宠儿”的不安

钱荒要来了。

2018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提升存款准备金率,表明流动性已开始步入逐步收紧过程。由于地方政府、企业、个人负债率过高,国家层面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行去杠杆、打破刚性兑付、提升存款准备金率。

投中研究院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中国VC和PE市场有68只基金成立并开始募资,目标募集规模为192.78亿美元;其中有47只基金完成募集,募集完成规模为47.9亿美元。与2017年12月相比,2018年1月的完成基金规模和开始基金规模环比分别下降了73.03%和75.06%,甚至低于2017年全年最低数值。

这一次,慌张的是资本的“宠儿”。

业内纷纷猜测,独角兽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刷新“最大笔融资”记录,无非是为了“存钱过冬”。

但这未必是件坏事。“(人工智能)其实在中国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明确的一个商业变现途径。”澜亭资本董事长刘炯如是评价当下AI发展的尴尬。因此,资本寒冬之中,若“宠儿”们可以褪去娇气,把自己实打实地沉入到充满烟火气的各大行业中去,春天就不会太远。

因此,各家争相发布的芯片,只是独角兽们真正发挥价值的起点。

“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向AIoT时代的标志之一是,我们身边的设备上最核心的最底层将不再是一个IOS或安卓一样的操作系统。当未来所有的东西都在云端,我们最关键的底层就是芯片。”云知声创始人兼CEO黄伟对投中网记者解释道。

与投资人的想法类似,黄伟相信AI芯片的落地关键是选择场景。应用场景会决定芯片如何设计,而合适的芯片也会反向加速AI技术的落地,进而加快整个时代的技术迭代。

“所以研发芯片时,我们是把AI技术和芯片能力以及业务模型结合在一起。我们能够在智能家居、在车载、在机器人,在很多场景里面满足这些设备对人机交互最基本的需求。”

无独有偶,出门问问、Rokid等AI新贵均曾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一个小小的芯片,去与行业、系统、生态进行结合,共同搭建出AIoT时代更有价值的产品体系。

而这样的产品体系,才是AI独角兽几十亿美元估值背后,真正的价值。

泡沫破裂?

“很多有能力的AI公司,价值反而是被低估的。”黄伟认为,人工智能本身不是一个行业,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具有AI属性。

因此,未来的人工智能,绝对不是一个99元的音箱,或一个会做家务的机器人——它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一样。所以,“一种方法工具怎么会有泡沫?”

但技术和应用的关系原本就很容易被资本混淆。正如前几年融资数额巨大的VR领域,其泡沫成分虽然很大,但本质问题却不在技术上——而是在于影视内容没跟上,游戏的操作体验也还有待加深。这些探索的成果和进步都会体现在下一代人机交互上。

同理,AI泡沫是迟早会被挤掉的,但挤掉之后留下的绝不是一片狼藉和空白。在这段时期内理论、算法、框架、应用、硬件、人才都会留下来。

“投资人是市场上最聪明的人,他们愿意用很高的估值把真金白银交给你,足以说明在现在这个阶段,标的对他们来说是划算的。”黄伟说。

责任编辑:郭俊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