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月12日税收递延养老保险启动试点,税延养老险业务在国内从理论变成现实,业界期待其能撬动国内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
这一“撬动”的期待,源自发达国家经验。在抵扣个税的优惠政策下,发达国家往往具备比第一支柱更强大的二三支柱,英国正属此列。英国精算师协会主席威尔林(Colin Wilson)本月到访中国期间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介绍了英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概况。与我国绝大多数居民只有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不同,英国约50%的居民在第一支柱(国家养老金)外,都有第二支柱(职业/企业养老金)或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威尔林表示,养老金抵税额的确定过程很复杂,各国需考虑不同消费文化的差异。
养老三支柱各有调整
在英国,第一支柱一般只为平均工资的25%左右,第二和第三支柱支持着英国人的主要养老所需。
威尔林介绍,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英国第一支柱的可持续性压力日益增大。为此,英国正逐渐提高退休年龄,目前已将女性的退休年龄提高到与男性相同的65岁。到2020年,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6岁,未来还计划逐渐延后。
为了促进第二支柱发展,英国在2012年推出了Automatic Enrolment(自动加入政策),即雇员在加入一家公司时,默认加入雇主提供的职业养老金计划,除非个人主动明确提出不想加入。这一政策对增加第二支柱的覆盖人群收效明显,已新吸收近1000万人加入。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方面,威尔林介绍,英国在1925年就推出了税优政策,对购买养老金产品的支出予以抵扣个税政策,中低收入人群可享受的抵税额度为工资的20%~25%,高收入人群可享受的抵税额度达40%~45%。由于时间久远,很难知晓这一政策推出当时起了多大撬动影响,但从目前看,由于抵税力度较大,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吸引很多人购买,特别是高收入人群,以至于近年英国对高收入人群降低了抵税额度。
此外,威尔林称,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另一较大变化是“Freedom & Choice”改革。2015年,英国对个人养老金领取方式新增了“一次性领取”方式,而在此前,人们只能一次性最多领取25%的个人养老金,剩下的75%则需要转成年金。对于这一政策,英国业界也有持保留态度的声音。他们担忧,民众可能会将养老金一笔取出后很快挥霍掉,进而陷入贫困。
养老金抵税额
要考虑消费文化
关于英国第三支柱养老金的抵税额度,威尔林表示,英国国内仍存在不同声音。有人认为,对不同收入群体给予不同的抵税额度有失公平,应对所有人设置统一的抵税标准。不过,他个人认为,这一政策建议可能很难落实。
他表示,抵税额度的确定是个难题,与诸多因素相关。对比来看,中英两国的一个重大差异是消费文化。英国人倾向于消费,而中国人储蓄率高。因此,在中国税延政策刚推出时,可以较低抵税额度来试验民众的反应,再根据效果逐渐调整。
目前,我国税延养老险对抵税标准的规定是,工资的6.6%和每月1000元二者当中的较低者。
政府精算部职能广泛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老金及社保压力增加,呼吁社保和养老金引入精算制度或成立专门的精算部门的声音日益增多。
威尔林认为,所有国家都应成立政府层面的精算部门。他以英国为例称,政府精算部不仅能在养老金方面发挥专业职能,也能为多个领域的长期预测提供专业意见。这是其他企业或部门无法替代的。
威尔林目前担任英国政府精算部副总精算师。他介绍,英国政府精算部已成立99年,如今在英国多个社会领域发挥作用,并与多国政府部门合作。具体而言,英国政府精算部的职能之一,是对社会交通情况、教育需求等领域的长期发展进行预测并给出建议。同时,帮助政府评估长期财政资金压力,提出财政计划建议。此外,政府精算部也对政策性保险业务进行精算评估,包括农险、医责险等。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