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29只债券基金(A、B、C份额单独计算)年内净值下跌超过4%。其中,个别基金因为重仓品种出现违约,净值缩水严重,年内损失高达48%。
AAA级民企债“金身”不保
5月21日,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无法按期足额偿付应于当日兑付的2017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17沪华信SCP002),本金及利息共计20.89亿元。
“这是初始评级为AAA级的债券首次出现违约。”沪上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业内对该事件关注度很高,因为华信债体量较大,很多持有人将这期债券能否兑付,作为对其他华信系债券能否按约兑现的重要参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上海华信目前未兑付的各类信用债数量共计13只,本金总规模高达296亿元。而仅在2018年内需要到期兑付的债券就有5只,本金规模为101亿元。
今年以来,包括富贵鸟、神雾环保、凯迪生态、中安消等公司均出现了债务违约。
“回顾债券市场的违约历史可以发现,早期的时候,上市公司的债券曾经出现过违约,包括超日、湘鄂情和珠海中富等,但是后来都兑付了。从这一轮债务违约看,去年底开始涉及上市公司(保千里),之后逐渐变多。”业内分析人士称。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以往不同,在本轮出现违约的上市公司中,不少都是以往经营业绩较好、营业收入规模较大、债券存量规模较大的企业,如盾安等。规模与影响力是这一轮上市民企债务违约的重要特征。此外,与以往常见的“由于行业景气度下行,导致盈利恶化”或是“实际控制人风险”导致的民企债违约不同,本轮违约的民企债普遍具有外部融资整体收紧、公司再融资渠道几近堵塞的特点。
“踩雷”债基净值缩水严重
受本轮信用债违约事件影响,年内个别债券基金缩水严重。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共有176只各种类型的债券型基金(各类型分开计算)今年以来业绩亏损。其中,净值跌幅超过4%的有29只,超过8%的有13只。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债基亏损的根本原因,或是重仓了违约信用债而被迫大幅下调估值。
如年内跌幅最大的北京某基金公司旗下某基金,净值缩水高达48%,主因是持有了“14富贵鸟”债券。截至去年底,该基金持有“14富贵鸟”15万张,持有比例占基金资产净值的47.2%。今年3月初,由于担忧无法如约回售,“14富贵鸟”复牌以来便陷入暴跌之中,最新的收盘价距离100元的面值缩水近九成。
随着违约事件的增多,债券基金也将防范信用风险放到了重要位置。沪上某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整体而言,本轮违约潮是在去杠杆和强监管的宏观环境下发生的,违约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普遍受到限制,未来将重点关注表外杠杆高、融资渠道明显收窄的主体。
“在前几年金融环境较为宽松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对低资质企业有更高的"包容性",这些企业的债券、非标等融资渠道较为畅通。但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全面封堵各类表外和非标通道,非标债务滚续难度上升,企业需要依靠表内或者自身经营现金流对接到期债务。因此,对表外杠杆高、融资渠道明显收窄的主体需要重点关注。”前述基金经理表示。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进入盈利下行周期行业的风险。今年,中游行业盈利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需要尽量规避相关公司。此外,还需要针对具体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现金流、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优选一些市场格局占优、抗风险能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