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生物科技行业颇有扬眉吐气之感,各大资本市场的追捧,让这一过去因为高风险、高门槛、长周期而被冷落的领域,突然变的前所未有的火热。
4月底港交所正式启动新上市规则,为生物科技公司开辟绿色通道,豁免财务资格测试,零收入照样可以上市,一时全行业振奋。对于长期专注于精准医疗、创新药等生物科技前沿领域的VC机构仙瞳资本来说,影响是立竿见影的——首批就有两个项目预计将在年内登陆港交所,而今明两年在港交所上市的项目可能达到5~10家。
仙瞳资本创始合伙人刘牧龙向投中网表示,新规则对于仙瞳来说匹配度相当高,与国内传统PE机构的投资模式不同,仙瞳更类似海外的投资逻辑,不以财力取胜,而是善于发现项目价值。
过去,仙瞳资本一大半项目都在海外退出,是纳斯达克的常客。刘牧龙对此颇有些无奈:“A股市场特别不适合我们这样的机构,符合条件的项目我们看不上,我们看得上的项目又不符合A股上市条件。”如今港股的加入,让仙瞳资本的退出选择更加多元,并有望在退出收益、周期上都实现一定程度的优化。
港股VS美股 港股优先
美股在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方面已经有多年积累,而港股则是刚刚加入竞争的新势力,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该如何做选择呢?刘牧龙认为,两个资本市场各有特点,但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港股会是更优的选择。
在上市门槛上,港股改革后已经与美股基本一致,甚至在某些方面低于美股。刘牧龙表示,有些项目去纳斯达克上市可能还要两年时间,但去港股一年就够了。
在投资偏好上,刘牧龙表示,传统上港股不如美股激进,如果技术过于尖端,港股不一定能够发现价值。如果技术没有那么超前,还能有一定的销售收入,港股可能会更加欢迎。例如精准医疗、诊断、CRO,能够快速地产生营收和财务数据,会比较适合香港市场。
在估值水平上,刘牧龙对港股非常有信心。经过过去一两年的市场教育,新经济在国际国内都已经深入人心。市场已经高度认同,新经济是全球经济的未来,也是中国经济的未来。而生物科技无疑是新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刘牧龙相信港股的改革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另一方面,刘牧龙坦言中概股在美股是被总体低估的,他表示:“说实话整个美国了解中国的人不多,资本市场也一样。”中概股在美股曾被大规模做空,这其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鱼目混珠的公司,影响了中国公司的整体形象。如果在港股和美股之间做选择,刘牧龙表示会更倾向于港股,中国的公司,还是中国的投资人更了解。
变局之下 如何应对趋于封闭的美国?
这一轮资本市场的重大改革,对生物科技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变局。不过刘牧龙表示,仙瞳的投资策略和理念都不会改变,不会因为有了香港上市的通道就去投某一类项目。对仙瞳来说,项目上纳斯达克或港股都是一个自然的结果,“A股市场不曾改变我们,其他的更不可能”。
相比之下,另一个变局则让刘牧龙相当警惕,那就是在反全球化的思潮之下,美国市场有可能变得保守封闭。
刘牧龙表示,在高端市场,美国即便对日本这样的同盟国家都有隐形壁垒,对中国当然就更甚。如果一个中国企业要将美国视为主要市场,美国变得封闭势必会对业务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仙瞳在考察这类项目上会变得极为严密。刘牧龙表示,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待了十年、二十年之后,还是生活在华人圈,而没有真正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圈子。仙瞳资本会非常看重企业本土化运作的能力,真正能够在各方面拥有相匹配的社会资源。
风口已过 寻找穿透泡沫的机会
广证恒生统计显示,自2015年之后,A股、港股、美股三个市场的估值有相互趋近的趋势。美国中概股估值自2015年的21倍市盈率上涨至2017年的41倍市盈率,香港中概股自2015年的平均20倍市盈率上涨至2017年平均30倍市盈,而同期A股全部股票的整体估值却是逐渐下降的。国内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与国际逐渐接轨,也引起了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注意,过去在风口概念下催生的泡沫,面临如何在资本市场消化的问题。
刘牧龙过去两年在不同场合都直言,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存在泡沫,而且泡沫还很严重。不过刘牧龙认为泡沫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而且自2015年之后,一级市场泡沫日趋严重,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仙瞳资本一直坚持着“不随大流”的投资风格,做最难做的项目,啃最难啃的骨头,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泡沫最小。
仙瞳资本的一大特点是青睐技术门槛高的项目,尤其是对创新药项目的投资在国内独树一帜。在投中信息举办的一场论坛上,仙瞳资被同行安上了“科学家型VC”的外号。刘牧龙表示:“说实话我们投的很多项目,都不是大家都能够感兴趣的,可能水会更深一点。”
最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大医疗健康行业也进入了上市潮。过去的几大风口,例如精准医疗、移动医疗,已经有多家头部的公司上市或即将上市。精准医疗一直是仙瞳资本重点布局的行业之一,刘牧龙认为,如果只是泛泛的投,那么风口肯定是过去了,但如果从细分的角度去看,机会依然很大,关键要是下沉到产业链中去。刘牧龙打了个比方,如果说第一个阶段是鸡犬升天,第二阶段只有鸡能升上去,狗就升不上去了,到了第三个阶段就只有凤凰能升上去。现在是还处在第二个阶段,犬不能上,鸡还能上的阶段。”
在医疗健康领域已经几乎不存在成长期项目,这可以说是行业共识。有财务指标达到一定水平的公司,估值蹭蹭往上涨,基本上都成了后期项目,而估值还不高只剩下了早期项目。但是,生物科技的早期项目对专业性的要求极高,习惯看财务报表的PE机构未必适应。
刘牧龙表示,机构能做的,无非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真正把价值投资、技术投资两个利器用好,将来少在泡沫里面浪费钱。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