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富联和宁德时代将分别于本周四和下周三申购,“独角兽”企业再次受到市场关注。不过,一些机构投资者表示,放弃短期的高风险交易机会,耐心等待价值投资买点,重点关注“独角兽”的中长期股价潜力以及买入时的安全边际。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参与次新股需要分清是基于交易逻辑还是基本面逻辑,并做好仓位控制。
放弃高风险交易机会
A股“独角兽”企业药明康德截至昨日已连续收获11个涨停板,较发行价大幅上涨273.43%。万得数据显示,药明康德最新收盘日的市盈率TTM达71.17,大大超过医疗保健行业的中位数55.05。
与个人投资者不同,很多机构表示放弃“独角兽”开板后的高风险交易机会。某公募基金策略分析师表示,博弈“独角兽”开板后继续创出股价新高是单纯的交易行为,而公司注重基本面投资,比较排斥这种偏博弈的风格,目前没有购买开板“独角兽”的交易计划。另有某公募基金经理说:“按照我们的打新策略,所有可以参与网下申购的次新股都会申购,包括独角兽企业,但目前不会考虑纯博弈的独角兽交易,独角兽开板后的涨幅难以预测。”
“我们青睐的标的是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好公司,且买入的性价比要合适。独角兽中或许不乏好公司,但还需研究跟踪并确认它们的盈利能力。”清和泉资本表示,“独角兽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行业空间很大;二是短期无法盈利或盈利能力有限。虽然独角兽政策对市场情绪有正面影响,但我们并不会沿着概念去做投资与研究。”
“市场上流传的独角兽名单多达上百家,这些所谓的独角兽含金量低,尚未经过筛选验证,更多的是标签和概念。”清和泉资本表示,看待“独角兽”要去伪存真,真正有竞争壁垒和成长空间,且在未来能切实转化为盈利能力的真“独角兽”是有投资价值的,而那些空有概念而无竞争力的伪“独角兽”需要避免。
耐心等待买点
放弃短期交易,并不意味着坐失“独角兽”的价值投资机会。与关心开板后的短期涨幅不同,机构投资者关注的是“独角兽”的中长期股价潜力以及买入时的安全边际,秉持“关注研究,但不着急买”的态度。“独角兽的行业龙头地位更清晰一些,我们投资独角兽的逻辑和其他公司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相聚资本研究员张翔表示,“首先要看清公司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行业空间等等,并估算未来几年的利润空间和市值空间,在此基础上选择被市场低估的、股价空间大的个股。”
合理的估值是中长期投资“独角兽”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近期部分港股独角兽的破发或是缘于估值不匹配。这些港股独角兽中有的还未实现盈利,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浮动较大,判断公司价值较难。”某私募研究员表示,“估值不是简单地看市值或市盈率,需要结合成长性去看。独角兽市场表现的好坏最终取决于个股的成长空间和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度。”
合理的估值对应合理的股价,“独角兽”是否会因为被市场过分追捧长期处于股价过高、过度溢价的状况?张翔表示,如果以3至5年的投资周期衡量个股,历史上A股几乎没有不出现买点的情况。现阶段被广泛认可的白马等优质个股,历史上都出现过非常好的买点。“不用担心买不到,如果估值特别高,透支未来空间的话,要么后期股价空间不大,要么投资风险很大,性价比不高,这时候要耐心等待,中长期投资要考虑风险收益比。”张翔说,“等待的时间有可能是漫长的,从过往经验看,一些优质的新股在上市一年内交易属性占主导,估值一直偏高,这时候基于基本面很难对同类公司作出比较。”
掘金绩优次新股
毋庸置疑,“独角兽”公司上市为投资者投资优质稀缺公司提供了更多机会。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好公司的上市,绩优次新股已经成为“淘金新矿”。申万宏源研报显示,在资本市场服务优质创新企业的政策导向,以及IPO“堰塞湖”加速退潮、新一届发审委严把IPO入口关的背景下,2018年前四个月新上市企业的盈利水平整体明显提高,发行前一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值比2017年分别增长1.03倍和2.26倍,且发行前三年累计净利润均超过1亿元。
“一些业务模式、客户、财务指标等都很优秀的次新股,也被纳入我们关注的股票池,尤其是细分行业龙头。”某公募基金研究员表示,参与次新股最大的问题是估值往往都不便宜,上市半年后依然溢价过高,普通投资者参与时需要坚持理性投资,不要追高并控制好仓位。张翔指出,投资者参与次新股需要分清是基于交易逻辑还是基本面逻辑,前者属于短期的高风险博弈,这方面的投资者需控制好仓位;后者属于中长期、确定性更强的价值投资。两者不可混淆。如果参与优质次新股,估值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但仓位则要相应降低。
据张翔介绍,次新股的价值投资机会或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市场对个股和行业成长性认知不够充分,开板位置仍旧有较大空间;二是持续观察跟踪一些优质公司,在出现股价下跌、业绩上涨推动估值合理化时介入。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