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暨《中国当代水墨年鉴2015-2016》新书发布”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整理、总结、展现中国当代水墨的当下状态,以开放、包容、平和的态度广泛吸纳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展览发起人张宗喜认为不同时间段作品反映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看问题的角度会发生改变,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其初衷并非刻意要做学术性的定义或是进驻美术史,也不对艺术家作类型性的归类和主观的评价,只是力求客观集中呈现当代水墨的当下状态。那么如何定位当代水墨的发展呢?
蔡廣斌 (《三潭映月-a3》水墨、宣纸 70 x 118cm 2015
中国当代水墨的风起源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名曰《水墨》的展览,展览遴选出过去 30 年中活跃于中国以及海外的 35 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 70 件作品,将在四个专题中分别呈现,即:“文字”“新风景”“抽象”,以及“画笔外的艺术”。所展出的作品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水墨”有很大差异,它们是以各种形式体现的作品―绘画、书法、摄影、版画、视频、装置和雕塑等。展览主办者指出,在这个以《水墨》命名的展览中,展示了中国古老的文化模式如何通过富有创造力的多变的方式来重新解读过去,从而探索文化的创新。尽管所有的艺术家通过他们新的方式来表达其初始的意图,参观者仍有可能在他们的创作中识别出其主题、审美,或者技艺,而这些运用意义深远地连接着中国艺术的过去。
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萌生与发展,水墨思潮也不断涌现,如今,变革之后沉淀下来诸多从文化与精神层面思考水墨的艺术家,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寻求创新,水墨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外延也慢慢扩大。在此期间,学术界与市场试图以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抽象水墨、新工笔、新水墨等概念性的词汇界说、归纳这些当代水墨中“形色各异“的个体。然而,如何能够系统清晰地介入此领域,或许需要一个独特的角度和方式。
殷双喜:
中国当代水墨的历史并不长,它可以追溯到 1993 年的“现代水墨”,那一年的 12 月出版了《20 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 1 辑(共出版 4 辑)。由美术评论家刘骁纯撰写的前言道出了丛书编辑的宗旨:“有感于现代水墨画探索的艰难境遇,一些青年画家为推进其发展,经过他们共同的努力,一本现代水墨画系列丛书第一集即将问世。第一集参与者九人,他们都具个人风貌,但又处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之中。”
吳珮華《白線的跳動系列之66》 彩墨紙本 109x 157cm 2015
王天德 (1960年生) _數碼系列No14-MHST002_2014_宣纸、皮纸、墨、焰、石碑拓印(清代)_高. 56公分 x 寛. 48公分_藝倡畫廊,香港
这篇前言反映了刘骁纯对于现代流派、现代风格、现代形态水墨画的思考。而丛书第 1 辑既称之为《当代水墨艺术》丛书,又称之为“中国现代水墨艺术”,反映了丛书编辑者对中国水墨画走向现代革新的朦胧而又坚定的立场,以及他们对于“现代水墨”与“当代水墨”概念尚未明确的认识。丛书第 1 辑收录的石果、闫秉会、刘子建、李津、张进、黄一翰、张羽、左正尧、方土九位艺术家,并不都是抽象水墨画家,而是在当时的中国画界具有不同现代风格的水墨画家。但是,正是由于丛书两年一本的连续出版,集聚了一批当时具有现代精神的水墨画家(除前述九位以外,还有刘一原、王川、王天德、魏青吉、梁铨、杨志麟、杨劲松、洛齐、陈心懋、张浩、一墨、胡又笨、魏宝荣等),他们逐渐取代了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新文人画”而成为 90 年代中后期中国水墨画坛引人注目的艺术家。近年来,又有李华生、晁海、张铨、王南溟、蓝正辉、魏立刚、何灿波、孙伯钧、肖舜之、李文岗、张卫等一批艺术家在现代水墨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在港澳台及海外,也有一些水墨艺术家,如缪鹏飞(澳门)、刘国松(台湾)、刘丹(美国)、诗蓝(法国)、朱岚(加拿大)等人,在持续地从事着现代水墨的探索实践。
有关“当代水墨”的文化价值,可以有不同层面的理解。首先,“当代水墨”是一种坚定的、不妥协的变革态度和不懈地探索实验,而“实验”之于艺术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执意要拓展前人未曾涉足之处。其次,“当代水墨”的艺术旨归,是要在传统水墨体系之外,开辟更为宽阔的路径,将中外艺术资源作为艺术探索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的当代转换,即新的材料运用、图像形式和语言技法的同步生成。当代水墨文化价值的第三个层面,就是一种学术批判精神,即对某种公认的普遍性的东西加以反思,尊重艺术家个人对于世界的独特感受与图像表达,在包容性、开放性的心态下寻求水墨艺术的当代延伸。而“水墨”的概念,并非拒斥色彩和材料,它不仅是指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媒介,更是指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当代艺术家的生存方式。这方面,徐冰将《芥子园画传》中的局部技法范图重新组合为山水画卷,潘公凯以数码形态揭示水墨画的分层与生成;张羽在宣纸上以手指揿印红色创作出抽象形态的作品,王天德将燃烧后的宣纸灰、碑帖重构为山水,拓展了水墨画的表现领域。可以说,“当代水墨”的艺术价值更侧重于“当代”,它与传统水墨、现代水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却一种以水墨为媒介的新的艺术形态,其表现方式虽然仍有平面性的绘画表达,也有了许多空间中的实物制作,它更多的是水墨材料艺术而非水墨画。
近年来的“当代水墨”热,应该促使我们反思,放慢“追赶”,冷静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为世界提供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作为一种体系,不仅包含着中国人独有的人文价值,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观,也无疑应该包含着东方的美学价值观,即更加超然、浪漫的想象性表现,追求艺术中的写意精髓,以及中国艺术的主观性表现中所呈现出的大气磅礴的自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