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字详情页 >  正文

中国文学圈关注哪些外国作者

2018-11-20 06:18 来源 : 北京青年报        作者:崔巍

分享至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文学院、Paper Republic“纸托邦”联合主办的“十月翻译版权交流计划:发现世界文学同代人——由文化对话开启当代文学翻译出版”主题研讨会近日在十月文学院本部佑圣寺举行。中国作家宁肯、徐小斌、徐则臣、付秀莹,与来自海外的数位翻译家、评论家、编辑,就当代文学翻译出版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在谈到“中国作者必须要学会说英语吗”这一问题时,作家徐小斌表示“不见得”:“我从美国杨百翰大学开始一边讲课一边走,一个人走了11个城市,我当时把英语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并没觉得遇到任何障碍 。”文学译者、出版人Eric Abrahamsen对此则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文学翻译和交流的障碍更主要来自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的不同。

围绕“中国文学圈关注哪些当代外国作者”话题,与会嘉宾更是畅所欲言。《十月》副主编宁肯推荐了卡夫卡、萨特。他说在自己过往的阅读中,《安娜·卡列尼娜》和《百年孤独》对其个人影响非常大。《长篇小说选刊》执行主编付秀莹表示,日本女作家向田邦子是她比较喜欢的类型,她将向田邦子的写作特点概括为“特别克制、特别干净、控制力特别好”。《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直言在最喜欢的作家中排前三的一定有葡萄牙作家的萨拉马戈:“萨拉马戈很多小说的写作跟中国作家不一样,他是典型的理念先行。作家在写作中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必须要有能力去发现人类精神世界里的东西。”

文学交流的目的在于促成书籍的翻译出版,围绕这一目的举行的各种形式的文化对话非常重要。正如译者、编辑Dave Haysom的总结发言:“只有增进了解,才能让不同语种的文学走出国界,走向世界。”

据介绍,此次主题研讨会是“十月翻译版权交流计划”的活动之一。本届“交流计划”重点推荐了国内作家的作品十余种,包括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路遥的《人生》、叶广芩的《状元媒》、宁肯的《北京:城与年》等。(崔巍)

责任编辑:江文军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