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看似华丽的“不良”资产
热点直击
来源:中国财富网 1 发布日期:2019-01-22
商誉常见于企业合并收购的过程中,是指购买方支付的超过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它最早是会计学上的一个术语。
比如A公司要收购B公司,B公司的净资产是800万元,再加上公司的专利价值和商标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得到公司的公允价值是1000万元,但A公司最终花了3000万收购了B公司,这溢价的2000万元,会计怎么做账呢?就归到“商誉”里了。
A股市场之所以会形成如此巨额的商誉减值风险,主要是因为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出现了上市公司并购潮,不少上市公司试图通过外延式并购迅速做大规模,很多并购标的的估值高出账面价值10倍甚至更高。到了2017年和2018年,由于这些标的公司业绩普遍低于预期,便集中爆发了商誉减值风险。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动态》的最新消息对目前A股市场上存在的巨大商誉问题做出了应对。根据此次财政部“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征求意见,大部分咨询委员都同意了对商誉问题进行摊销。
和一次性商誉减值引爆不同,商誉摊销意味着可以慢慢消化,以时间换空间。目前,港股,美股,A股,都只有商誉减值,没有摊销。
那么商誉减值改商誉摊销,是否能彻底解决商誉风险问题?商誉减值与摊销究竟孰优孰劣?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走近看似华丽的“不良”资产——商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