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公募基金破局三问

2024-09-24 09:16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银妍 何漪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稳步增长,截至7月底达到31.49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不过,权益类产品业绩不佳、品牌信任度滑坡等问题困扰着行业发展,亦是不争的事实。探寻突围破局之路迫在眉睫。

回顾今年前九个月的行业亮点,指数化投资驶入快车道,但“内卷”加剧,通过哪些举措能够破解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等发展桎梏?公募REITs扩容添类,未来能否成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之外公募“第三增长曲线”?公募子公司重新洗牌,能否依靠差异化打法走出一条精品化、特色化之路?

困则变,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到了直面挑战的时候。变则通,突破也在酝酿之中。

一问

ETF“卷”字当头

如何增量又提质?

◎记者 梁银妍 何漪

指数化投资驶入快车道。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今年以来我国ETF规模增长了4200亿元,高达2.47万亿元。一方面,随着品种持续丰富、规模不断增长以及市场生态的进一步完善,ETF正在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另一方面,同行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也成为ETF成长的烦恼。“卷”字当头,ETF如何增量又提质是摆在公募基金面前的重要课题。

如火如荼 ETF成增长亮点

乘着被动投资发展的东风,ETF尽显“大跃进”之势,成为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难得的亮点。数据显示,宽基ETF成为重要的吸金利器,截至6月底,规模较2023年末增长49%,达到1.24万亿元;以红利ETF为代表的策略ETF总规模超700亿元,其中沪市红利主题ETF规模增幅超56%,达567亿元,成交额增幅超120%。

“活水”涌动,国内ETF市场交投活跃度再上台阶,上半年总成交额高达14.7万亿元,非货ETF总成交额达到11.5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沪市ETF成交额达11.8万亿元,日均成交额达10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6%。

凭借高效透明的优点,ETF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截至6月底,沪市ETF持有人数量达到658万户(未穿透联接基金),较2020年底增长了61%;深市ETF持有人数量达到334万户(未穿透联接基金),是2020年底的2.29倍。

同时,机构投资者亦频频增持ETF。截至6月底,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持有ETF的比例分别达到57%、43%。机构投资者偏爱宽基ETF,持有规模合计8774.54亿元(穿透联接基金后),占比达69.60%,主要包括沪深300ETF、上证50ETF、中证500ETF等宽基ETF。

自去年12月以来,国新投资、中央汇金公司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沪深300、创业板、中证50ETF等宽基ETF。中央汇金公司曾公开表示,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扩大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行业“内卷” 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方面,基金管理人紧锣密鼓布局ETF,抢占市场成为公司的“必选题”;另一方面,ETF在跟踪指数、投资策略、产品特性等方面趋于雷同,顺势而为难免演变为过度“内卷”。

从宽基ETF到行业主题ETF,多家公司竞争同一赛道的现象屡见不鲜,产品扎堆成为常态,但往往仅个别ETF脱颖而出,多数同类产品规模明显偏小。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400多只ETF规模低于2亿元,更有100多只ETF规模低于5000万元,成为“小微ETF”。

华南某基金公司量化负责人表示,从境外ETF市场经验来看,大部分ETF具备独特性,同一主题的ETF数量较少。境内ETF扎堆发行之后,可能仍需要通过后期运营、优化管理、品牌优势等方式进行优胜劣汰。

以沪深300ETF为例,华泰柏瑞、易方达、华夏、天弘等20余家基金公司均进行了布局,规模参差不齐,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最大,高达2899.99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华安沪深300ETF、汇添富沪深300ETF、方正富邦沪深300ETF等8只产品的规模则不到50亿元。

主题ETF方面,广发、工银瑞信、景顺长城等5家基金公司推出了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截至9月20日,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规模达到25.02亿元,规模最大;其他同类ETF的规模都不到10亿元,最小一只ETF的规模仅有5000万元。

“规模是基金收益的天敌,ETF也不例外,ETF规模过高后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有效性,这在窄基ETF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某基金资深人士表示,比如在行业轮动期间,热点行业ETF可能出现急涨急跌的现象,从而给A股市场的交易带来冲击;跟踪特定指数的ETF规模过快增长,可能在样本调整阶段,较难精确复制指数表现。

破“卷”突围 急寻差异化发展路径

新“国九条”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为突破白热化竞争重围,基金公司从创新品种设计、拓宽基金销售等方面着手,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

产品研发能力是基础。年初以来,A系列创新指数推出,为资本市场指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相较于传统宽基指数,中证A50指数样本行业分布较为均衡,在维持大市值属性的同时,纳入了新经济领域龙头公司;中证A500指数定位于大中盘指数,编制方法同样注重行业均衡,样本广泛覆盖92个中证三级行业。

“中证A50指数体现出新质生产力赛道特色,中证A500指数则纳入了更多新兴行业龙头。同时,A系列指数还结合了ESG、互联互通等筛选条件,有助于提升样本可投资性,便于境内外中长期资金配置A股。”某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说。

基于A系列指数,基金公司迅速布局相关ETF,吸引了不少资金。首批10只中证A50ETF募集规模合计超过165亿元,平安中证A50ETF、摩根中证A50ETF、华泰柏瑞中证A50ETF等多只ETF募集规模达到20亿元;9月发行的首批10只中证A500ETF发行热度居高不下,截至23日,已全部结束募集。

差异化发展是路径。有基金公司积极尝试,破圈“出海”,从过去的互挂ETF到如今的境外上市ETF。6月21日,景顺长城基金旗下创业板50ETF在爱尔兰都柏林交易所、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瑞士证券交易所、意大利证券交易所同步挂牌上市。

“创业50指数‘出海’欧洲,成为讲好中国资产故事的一个生动实践。”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陈文宇表示,随着交易机制优化、市场成熟度提升、国际合作与监管增强、投资者结构多元化,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认可度将大幅提升。

陈文宇认为,指数投资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提高市场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增强中国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经济地位。

二问

REITs多点开花

能否成为“第三增长曲线”?

◎记者 梁银妍 何漪

公募REITs发行提速,今年以来新发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已超去年全年,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力度也逐渐加大,此外不断有新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入局,分羹市场。常态化发行后的公募REITs,能否成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之外公募基金的“第三增长曲线”?

扩容添类 投融两端相得益彰

2024年是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后的加速之年,也是机构投资者对公募REITs增配的一年。

从发行端来看,市场规模稳步扩大。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7只公募REITs获批,同时已有16只产品募集成立,发行总规模达370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均超去年全年。截至9月22日,公募REITs发行数量达到45只,总规模为1355亿元,平均每只产品的发行规模为30.11亿元。

多个“首单”纷纷亮相。今年,天津市首单公募REITs,同时也是国内首个混装资产的产业园区项目——博时津开产园REIT在上交所正式上市;西南地区首单消费REITs——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登陆深交所。首单底层资产为绕城高速的高速公路REITs——华夏南京交通高速公路REIT、首单科创孵化器REITs——招商科创孵化器REIT接连获批。

新品类项目整装待发。9月10日,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在上交所申报材料,这是我国首单供热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式申报的还有平安宁波交投杭州湾跨海大桥REIT,该项目底层资产为杭州湾跨海大桥,为首单桥梁基础设施项目。

从投资端来看,机构投资者投资力度逐渐加大。浙商证券统计了公募REITs的2023年年报与2024年中报发现,去年年底与今年上半年末的机构投资者持仓市值占所有主要持有人持仓市值的比重分别为37.71%、39%,占所有持有人持仓市值的比重分别为26%、27.66%。

机构投资者中,保险、券商自营是投资主力。平安证券统计显示,在未剔除新券的情况下,相较于2023年末,保险机构的自营账户数新增1个,全部账户合计增持REITs市值达27亿元,为增持幅度最大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自营账户数新增7个,全部账户合计增持REITs市值达21亿元。

海通证券认为,保险、券商自营对公募REITs重在配置。在新监管规则下,公募REITs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降低,加之高票息资产稀缺,险资与券商自营更看重公募REITs带来的长远绝对收益。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更注重权衡产品当前的估值水平是否具备性价比,会逢低配置经营业绩稳健且具备一定交易热度的产品,同时积极跟踪当前经营承压板块的业绩修复情况。

摩拳擦掌 争相布局REITs赛道

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摩拳擦掌,布局公募REITs赛道。今年以来有4家新进入者,分别为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自公募REITs面世以来,目前共有2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抢食”公募REITs蛋糕。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创新产品,公募REITs与传统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收益相关性较低。基金管理人可通过公募REITs补充公司产品条线、扩展业务范围,并且在其发展初期积极布局,更容易抢占市场份额。

“对公募基金管理人来说,REITs业务相当于增加了投行和股权项目投资管理的职能,管理人不仅仅是管理产品,而是真正运营一家公司,成为投资者的‘发言人’‘代理人’。”某公募REITs基金经理表示,同时以基金的形态运作,相当于把管理人与投资者绑定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管理人的道德风险,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公募REITs发展前景广阔。上述基金经理表示,同品类公募REITs规模越大,公司实际人力成本就越低。无论是新发还是扩募,管理REITs的基金经理如果成了行业专家,就能把有益的经验复制到同品类的底层资产上,从而进一步提高运营能力,提升资产价值,并实现分散化投资。

国信证券认为,公募REITs的发行,将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资金流向具有长期稳定回报的基础设施项目,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并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出优质项目,提升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募基金的普惠性和人民性。

累积跬步 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公募REITs仍需稳健前行,新“国九条”提出,推动债券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高质量发展。

政策红利在持续激发市场活力。9月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及事业单位改制有关印花税政策的公告》(简称“14号文”),首次明确企业改制重组环节中关于产权转移数据印花税的免税政策。

“底层资产所属项目公司的重组是公募REITs在筹备发行阶段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印花税课税此前按照交易金额的万分之五双边征收。”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14号文的发布意味着原始权益人和SPV分别需要缴纳的万分之五的产权转移印花税得到减免,从而降低了公募REITs的发行成本。

随着公募REITs实时行情面世,公募REITs多层次市场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在李超看来,实时行情的推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投资公募REITs,增加市场活跃度,提高市场流动性,激发更多与REITs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例如REITs指数ETF产品等,进而方便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此外,支持有条件的新基建、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等发行科技创新领域REITs,有望进一步拓宽REITs业态;基础设施REITs确认为权益属性产品,将吸引更多的价值长线投资者参与REITs市场;明确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有望引入境外“活水”推动公募REITs做大做强……业内人士表示,公募REITs有望成为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中的常规选项。

三问

公募子公司开新局

能否实现“精而美”?

◎记者 何漪 梁银妍

近年来,一场关于公募子公司的大洗牌悄然进行,一批“新面孔”陆续登台亮相,以“专业化”开新局,一批“老面孔”则黯然离场,惨遭淘汰。在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行业生态下,基金子公司能否实现“精而美”,成为基金公司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又一抓手?

加速洗牌 公募子公司有进有出

公募基金子公司在加速洗牌。一方面,公募基金以“专业化”为切入点,设立销售、运营服务、股权投资、REITs等专业子公司;另一方面,“规范化”成为发展底色,多家子公司有序退出,公募基金更加聚焦核心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募基金申请设立的子公司类型,主要包含五类。

一是销售子公司。目前,已获批的公募基金销售子公司共有8家,这8家分别为汇添富旗下的基金销售公司,嘉实基金旗下的嘉实财富、国金基金旗下的国金财富、万家基金旗下的万家财富、九泰基金旗下的九泰基金销售、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财富、中欧基金旗下的中欧财富、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财富。此外,易方达基金等申请设立基金销售子公司已获得监管部门反馈意见。

二是境外子公司。汇添富基金已设立汇添富美国子公司、汇添富新加坡子公司、汇添富香港子公司,拓展更多境外投资渠道,把握投资机会。华夏基金、嘉实基金也已设立香港子公司,布局虚拟资产资管业务。朱雀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广发基金等5家公募基金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的申请仍等待获批。

三是股权投资子公司。去年9月,华夏基金申请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历时两年获批,成为公募行业首家私募股权专业子公司。今年2月,广发基金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子公司的申请,正式接到监管部门最新反馈意见。

此外,还有运营子公司和公募REITs子公司。目前,华夏基金申请设立运营服务子公司、创金合信基金申请设立运营服务子公司已获得监管部门反馈意见;博时基金、招商基金、中航基金等也已申请设立REITs子公司。

与此同时,部分基金子公司则宣布解散,比如摩根基金决议解散旗下尚腾资本、华泰柏瑞基金主动注销专户子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解散旗下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进一步强化对旗下子公司的合规管理与风险管控职责。

加强监管 子公司业务“瘦身”转型

从全速奔跑到大幅收缩,上一轮基金子公司业务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调整。部分子公司风险事件频发,导致业务收缩,甚至拖累了母公司业务发展。

2012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发布后,基金子公司业务开闸。由于牌照业务范围较广,基金公司陆续申请设立基金子公司,发展非标业务。当时,基金子公司高歌猛进,业务规模在2016年飙升至11万亿元。此后,部分基金子公司爆出风险事件,使得公募基金行业的品牌、信用受到重击。

随着监管机构对基金子公司加强监管,特别是进行了净资本约束和业务范围限制,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需求变化,许多基金子公司不得不调整业务结构,减少对非标准化资产的投资,导致业务规模缩减。受此影响,基金子公司规模大幅下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仅剩1.23万亿元,8年里缩水了近九成。

某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基金子公司规模下降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市场不支持基金子公司快速发展;第二,受市场影响,基金子公司人员以及各方面的资源有所减配;第三,监管部门对基金子公司拓展业务更趋严格。

面貌一新 走精品化特色化道路

2022年,监管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基金公司设立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的专业子公司。今年,《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支持聚焦主业有序设立专业子公司,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管理。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基金子公司发展指明了道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上轮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本轮申请的子公司更加强调规范性、专业性、市场化,并围绕母公司优势形成差异化打法,走精品化、特色化道路。

博时基金认为,支持基金公司专业化发展、集团化运营,设立REITs子公司、养老金融服务子公司、投资顾问子公司等,有助于打造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比如公募REITs市场是一个万亿元级别市场,符合经济转型升级和基础设施发展新趋势,各方面机制正在逐步成熟完善。对于养老金、投资顾问等专业细分领域,基金公司也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来运营。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